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胜利。山传教务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力与行业同步”的教学理念,以卓越计划为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在创新管理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模式创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我们从十个方面对2020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做解读分析。
1、化危为机,“以艺战疫”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向全国高校提出了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全面统筹、周密部署,成立了教学工作组,制定出台学院《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教学专项工作预案》《分期分批返校工作预案》《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方案》以及《春季学期毕业年级返校后教学工作安排和 2020 年春季学期非毕业生开学返校教学工作专项预案》等。全校共有 425 名教师在线开设本科生课程 379 门、1304门次,在线学习学生9000 余人,开课率为 98.3%,保障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学习效果良好。
2、立德树人,思政先行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培养,完成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完成了54名新教师培训。
学校在电影与电视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启动了二级学院改革试点探索,在电影与电视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山西电影学院,探索产业学院建设的新路子,进一步发挥二级学院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研室,推荐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两个教研室参加山西省高等学校示范基层教学组织评选活动。
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引领,全面开展课程建设。首批6门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已经结项,并覆盖到相关专业学生。按1:350比例配齐思政课专任教师。按照《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制定《关于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
3、聚焦核心,突出导向
制定了《山西传媒学院关于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媒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等三大教育教学体系。全面修订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修订专业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指导,突出能力导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聚焦核心能力,优化课程结构,夯实学生的学科与专业知识基础。
4、内涵建设,一流示范
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发挥优势特色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积极参与一流专业“双万计划”,2019年末广告学、影视摄影与制作等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画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录音艺术等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专业正在申报当中。
制定《山西传媒学院精品共享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投入专项经费用于一流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有 1 门课程被教育部认定国家级一流课程,6 门课程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山西省高校精品共享课程,5 门课程被认定为山西省高校精品共享课程立项建设,6 门课程被认定山西省高校精品共享课程立项培育,18 门课程获得校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一流课程建设体系,总数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5、重视教改,学业预警
重视教学改革研究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推动,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山西省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各类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其中《传媒类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全覆盖的路径与效果研究》等11个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被列为省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2项被列为重点项目,《普通本科院校公体课教学评价合理性探究》等9个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被列为校级立项。
认真贯彻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强学生学业指导与过程管理,编制《山西传媒学院学生学业指导手册》,完善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强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完善了诚信考试、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对达到预警条件的学生发送《学业预警通知》。
6、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学校重视建设具有传媒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联手行业,产学研创合作,为培养卓越传媒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 2020年起实行小学期改革,明确在夏季小学期中进行集中性实习、实训教学。据统计小学期共有 6140名学生,200余名校内指导教师,100余名校外指导教师参与,充分调动学院、教师、社会、企业等各种资源。
加强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以“1331工程”为依托,建设了影视视听后期实验室、移动导播系统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出台了《山西传媒学院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立项建设与认定管理办法》,推进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与中国移动、中兴通讯、山西广电智慧云媒体平台共建“5G联创实验室”,与中国青年网共建移动视频传播实训中心,与行业合作共建平台成效显著。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表演学院申报的祁太秧歌、电影与电视学院申报的山西皮影戏等2个基地成功入选山西省第三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播音主持学院申报的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已进入国家评审环节。
由中共长治市委、市政府和中央新影集团联合拍摄的重大题材文献纪录片《上党战役》中,30位师生担任导演、摄影、制片、后期制作等工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担任总导演、总撰稿、总摄影,带领学生团队历时近一个月紧张拍摄制作而成的山西首部关爱海外留学生特别节目《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传递“省委省政府对海外山西籍学子的关怀”,以艺战“疫”,助力战“疫”;动画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明德中华》之《孝》篇在山西公共频道首播,共完成《孝》篇24集,《礼》篇12集,《明德中华》系列累计获得国内外20余个奖项;微电影《“媳”从天降》,广播剧《右玉人家》先后登陆“学习强国”平台。动画片《叽哩与咕噜》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成为山西动画创作史上的第一次。
7、多种途径,提升教学
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不少于30%的教师参加了短期培训;利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开展教师网络培训计划,副教授(含)以下教师全年须修够20学分,全校中青年教师年参训率达100%;共有40名老师完成了山西省师培中心网络培训分会场相关课程的学习。利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平台组织开展山西传媒学院第一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和“打造思政金课专题研修班”等2期网络培训,共有80名教师参加培训。
组织全校40周岁以下所有教师进行了教学基本功大赛,在山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荣获文科组、工科组、思政专项组三等奖各1项,学校获奖数量在全省高校位居前列。
8、以评促建,规范管理
对各院(部)2019~2020学年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评估。专家组按照《山西传媒学院院(部)级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的要求,对照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5个观测点对各院(部)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评估。突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完善内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我校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二级督导队伍建设为抓手,形成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重视教学、重视质量保障的质量文化与制度氛围。2020年学校推进二级督导建设,推动各学院开展以督导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督导听课反馈工作流程。
9、双创教育,保障质量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提升项目成果质量。2019-2020学年先后有《山西晋剧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等42个项目获批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的22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和参与度方面创历史新高,促进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继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型创业大赛、作品大赛。在“建行杯”第5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有2个项目入围现场决赛,其荣获1金1银。 “建行杯”第6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积参赛项目103项,累积参赛学生近600人次,经评审共有10个主赛道项目和5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推荐进入省赛,荣获1银5铜。
10、特色发展,守正创新
学校稳步推进山西电影学院筹建工作。按照“一校两基地”的架构,分别于吕梁汾阳贾家庄、晋中平遥等单位共同建设影视教学实训基地。在“一校两基地”的基础上将采取2+1+1的教育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新的育人体系。
不断探索和强化“产学研创展”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以广告学专业“一人一品”为基础与山西省临汾市等地合作,以“山西药茶”、“山西主食糕品”、“临汾优选”、“英雄沁源”、“沁之源品”等设计助力特色农旅产品、城市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的规划与脱贫攻坚,在第四届山西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划专区展示区域公共品牌及子品牌案例等。培养用深厚的理论功底支撑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高端人才,以形成“产学研创展”作为过程培养新模式。
学校目前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时代的前进路上,需要一代代山传人接续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山传教务人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奋发有为,确保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推进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